深圳近日印發《深圳市新能源汽車超充設施專項規劃(2023—2025年)》,明確了深圳“超充之城”建設的“路線圖”。除深圳外,廣州目標是到2024年“超充之都”基本建成;海南提出建設“超充之島”,到2025年,建成超400座超充站;此外,重慶、山東吉林、湖南、重慶等多個省市相繼出臺了政策鼓勵充電基礎設施發展。
10月25日,盛弘股份產品經理肖宏曉接受深圳商報記者專訪,暢談助力超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思考,并就外界關心的盛弘創新發展歷程,產品創新技術亮點,如何助力“超充之城”建設,以及對深圳加快超充之城建設的建議等話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創業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是靠做有競爭力的產品起家的。盛弘做任何一個產品,絕對不做一個大路貨,我們做任何一個產品,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產品在行業內top five”。
他坦言,盛弘成立于2007年,2008年推出國內第一款模塊化APF,有效提高了行業產品的可維護性和可靠性,得益于堅持不懈的創新,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跟隨比亞迪和普天新能源進入充電樁領域,核心部件堅持自研,2016年取得充電堆專利;預見未來,提前布局,盛弘是深圳新能源汽車智能超充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開始超充相關研究,2021年落地首個超充站,2022年底推出超充2.0產品,兼容快充,適用范圍廣。
問及盛弘在技術創新方面的亮點,肖宏曉用“行業領創”來形容。盛弘不斷深耕充換電技術,自研多項領創前沿充電技術,帶來卓越的應用體驗。
01 智能液冷充電技術:自研風冷換熱冷卻裝置,最大輸出電流高達600A,且可持續1小時以上,行業目前主要為10分鐘以內。
02 全矩陣功率池技術:系統中任意模塊可以分配到任一支路,效率尋優,最大意義實現能量共享自由度,提升能量利用率。
03 智能主動防護技術:得益于13年對行業充電車輛數據積累,充電全充過程的安全衛士功能,大大提高樁的兼容性和主動防護性,讓車安全可靠充電。
目前,盛弘已自主研發推出超過50款充換電產品,擁有100+獨有充電控制技術,近60萬套充電模塊及6萬套充電樁在線運行,應用覆蓋城市及地區總數超過200個。
盛弘為了實現以自研有競爭力的產品為主導的目標,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每年持續保持10%的投入。今年1-9月研發投入達到1.6147億元,同比增長71%,占營業收入9.36%。
“不斷加碼研發投入是始終堅持的方向,客戶的認可、收入的增長,經營更健康,都證明這個方向是對的”。
關于盛弘的專訪故事,未完待續 ,《深圳商報·盛弘訪談錄(下) | 如何當好“技術助手”,助力建設“超充之城”》即將發布,更多精彩盡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