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0年古希臘人發現了靜電;1600年,英國科學家威廉·吉爾伯特開始對于電與磁的現象出現進行了系統性研究;1800年,亞歷山大·伏打伯爵將銅片和鋅片浸于食鹽水中,并接上導線,制成了第一個電池;十九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讓人們進入了電氣時代。今天,人類已經離不開電帶來的便利。
然而,隨著全球用電量的巨增,隨之而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溫室效應等等問題對自然環境和地球的生態系統造成越來越沉重的負擔,氣候問題已經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國也將“碳達峰”和“碳中和”列為十四五規劃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目標。高效、低碳、環保的生產、傳輸、應用包括電力能源在內的各種能源已經成為趨勢。
3月12日,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秘書長徐瑞鴻帶領商會會員走進盛弘電氣(股票代碼300693)——專注于電力電子技術、新能源及電池化成檢測技術的創新型企業。公司副總經理舒斯雄、董事長特助白昊等接待了商會企業家一行,在他們的帶領下,參訪團一行開啟了半天的盛弘電氣發展歷程探索之路。
進入21世紀,中國的電氣已然成為了最具前景的新興行業。2005年為外企變頻器代工時,盛弘電氣的創始人方興敏銳的認識到:光干制造代工可不是長久之計,我們要有自己的技術,有自己的產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專注解決電力能耗痛點問題。
創業者是需要有冒險精神的,人們說25歲創業靠激情,35歲創業靠積累,45歲創業靠人脈。方興靠著熱血和一股子冒險勁兒,脫離了曾經的舒適圈,冒著創業失敗的風險,一頭扎入了全新的賽道,2007年成立了盛弘電氣公司。
盛弘電氣抓住了當時電氣行業的縫隙市場,從電能質量切入,在這個大公司嫌賽道小,小公司需要技術門檻的細分市場中,穩扎穩打,期間適逢新能源產業風口的到來,盛弘很快就實現了從2009年僅300萬年營業額到2012年5000萬的飛速增長!更于十年后的2017年成功登陸創業板,如今已是行業中的佼佼者。
舒總向參訪團一行介紹說,盛弘一路走來最深刻的心得體會就是“舍得”與“耐得”:舍得在研發投入,舍得在培養人才上投入,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盛弘員工的平均出生年代都是85左右,年輕人的成長需要時間,研發產品需要時間,盛弘一直秉持著“初心”、遵從著“本心”、帶著點執拗的“死磕”勁兒,抵御了很多短期的利益誘惑,潛心鉆研技術,提前布局賽道,厚積薄發——2010年部署充電樁研發戰略,一年后在深圳舉辦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中全部使用了盛弘研發的充電樁;2013年拓展光伏、電池領域,2020年更乘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東風,成為首批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合伙人”。
今天的盛弘,不斷致力于精進電力電子技術、提升客戶用電質量和用電環境,作為全球低壓電能質量解決方案的頭部企業,同時也是汽車充電樁行業的領跑者、微網儲能變流技術的領先者,電池檢測節能技術的探索者,盛弘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充電解決方案,以科技創新為本,助力綠色轉型,在新能源、新基建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一位到場的企業家倍感振奮,也激發了他們很多思考。來自華為數字能源中心的申總立刻就與盛弘后續可能展開的合作進行了交流;來自山德實業的喬梁董事長也表示了在充電樁領域希望與盛弘合作的愿望。
正如徐瑞鴻秘書長最后所說,資源只有流動起來,才能催生創新創造產生價值,生命只有不停的折騰,才能奏出動人心弦又蕩氣回腸的樂章。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致力于推動會員間人才、市場、技術、信息等多種要素和資源的流動、碰撞,就是希望借助這些思想的融合與撞擊,產生化學反應,催生出推動商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更大的能量。
經過一上午的走訪、交流、學習,大家深感收獲頗豐,后續商會還將不停地帶領會員企業走進更多優秀企業,共同做大、做活商會資源池,助力會員企業事業發展和商會平臺的壯大,為推動廣東科技產業的發展和科技經濟的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加此次走訪的還有商會發展顧問委員會秘書長趙秋、深圳市山德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梁、 華為數字能源中心總經理申世煒、深圳前海聯強邦盛科技有限公司楊作杰、深圳造光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羅總、深圳市科信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電池事業部鄧兆威、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公司負責人沙慧芳,以及商會副秘書長、坪山辦主任龍梅等。